
关于开展2021年春季学期通识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
中国乒乓球学院、各二级学院:
根据《上海体育学院本科生通识课程建设管理办法》(上体院院字〔2020〕82号)文件要求和教学工作安排,教务处正式启动2021年春季学期通识课程申报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1.申请开设通识课程的教师(或团队)须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治学严谨,诚信育人。
(2)通识课程第一申报人为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三年以上教学经历,教学效果优良。
(3)课程团队不超过5人,可由专业课程教师、思政教师、党委宣传部、政工干部、校外教师等人员共同组成。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类通识课程学校鼓励将校友、社会企业家、行业投资人及创新创业专家纳入教学团队。
(4)课程团队成员在拟开设课程所属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科研和教研成果;或已编写出版拟开设课程的教材;或已出版相关学术专著。
(5)符合条件的bat365在线平台官网教师(含外聘教师、讲座教授、海外名师等)均可申请开设通识课程。
2.通识选修课程模块分为6类,申报课程应符合以下分类:体育科学与运动能力、身心教育与运动健康、人文素养与文化传承、艺术赏鉴与审美体验、体育管理与产业运营、创新思维与创业教育。
3.认真梳理通识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入挖掘体育德育元素,凸显体育育德功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通识课程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理论课16学时计1学分,实践课32学时计1学分。
5.课程管理和政策支持详见《上海体育学院本科生通识课程建设管理办法》(上体院院字〔2020〕82号)(附件1)。
二、课程建设
通识课程建设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由全校各教学单位共同建设。
1.改造现有精品课程:梳理获得市级及以上立项的课程项目,对于符合学校通识教育理念,具有通识课程属性,授课效果良好的课程充实到通识课程体系,该类课程将以线下授课为主。
2.打造学科优势课程:充分发挥体育学科优势,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根据通识课程板块设置,打造蕴含体育元素,凸显专业特色,体现价值引领的体育类通识课程。该类课程将采用在线或者线上线下混合的形式授课。
3.引用校外优质课程:结合bat365在线平台官网师资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邀请校外相关领域的专家来校授课或者采用统一购买在线课程的方式引进一批高水平优质的通识课程资源,补充bat365在线平台官网通识课程体系中的薄弱板块。该类课程采用线上学习+直播互动或见面课的形式授课。
三、申报流程
1.2020年10月16日前,课程负责人填写《上海体育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申报书》(含教学大纲)(附件2),并将上述材料交至所在教学单位。
2.各教学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填写《申报汇总表》(附件3)。
3.2020年10月21日前,各教学单位将申报书和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教务处教学科邮箱,汇总表盖章后提交至绿瓦大楼1013室。
联系: 65506115 陆丹 jxk@sus.edu.cn
附件:
1.《上海体育学院本科生通识课程建设管理办法》(上体院字号[2020]82号)
2.《上海体育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申报书》
3.《申报汇总表》
上海体育学院教务处
2020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