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乒院、各二级学院:
为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现决定开展2022年上海体育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五类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原则
1.立德树人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发展,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高阶性。课程目标应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内容强调广度和深度,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3.创新性。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
4.挑战度。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严格考核考试评价,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二、建设课程类型
1.线上一流课程。突显体育学科优势,建设优质、开放、共享的线上课程,打造中国体育慕课品牌。
2.线下一流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较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3.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不超过3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
4.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5.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着力解决真实实验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
6.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全英语教学”是指使用英语进行全程授课(重要概念、关键词句等可用中文补充说明),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设计、课堂讲授、实验、上机指导、考试等。在全英语教学课程中,教师选用国外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作为主教材,制作并使用英文课件,用英语讲授课程内容并与学生开展互动,布置并批阅英文作业,考试采用英文命题并要求学生用英文答题。
7.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三、申报条件
1.各二级学院应充分认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专业特色及毕业要求,做好顶层设计。积极开展五类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大讨论,推动教师全员参与课程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
2.申报课程应属bat365在线平台官网本科培养方案中所列课程(含2022年新开设通识课程),课程负责人可根据课程所属类别,结合课程特点,选择适合的课程建设类型。(见附件1)
3.为避免一课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课程负责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建设,2022年一流课程建设申报作如下限定:(1)六类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每人每年限申报一项,(2)前期已获校级立项仍在建设期尚未验收的项目,不得再次申报其他类型的课程项目。
4.课程负责人须为学校正式聘用的教师。申报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具备良好师德。
5.课程负责人应知晓课程立项建设要求(附件2),积极参加学院和校级组织的相关教学培训,学校将参加培训作为立项的参考指标之一。
四、工作安排
1.二级学院申报课程应符合本学院课程建设规划,统筹考虑申报课程的覆盖类型,对参与申报课程初审并排序,填写汇总表。
2.3月17日之前,申报课程负责人填写相应类型课程申报书(见附件3-8),由所在学院统一将纸质版材料和汇总表(一式一份,双面打印)报送至教学科(绿瓦大楼1013室),电子版发送至jxk@sus.edu.cn(命名格式:学院_姓名_申报课程类型_《课程名称》)。
3.3月31日之前,教务处将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并将评审意见反馈给各申报课程负责人。
4.4月9日之前,公布2022年校级课程立项结果。
五、政策支持
1.校级立项课程学校将酌情给与项目启动经费支持,建议二级学院配套提供建设经费。
2.项目建设完成后教务处组织专家验收,验收合格的授予校级称号,并优先推荐申报上海市级或国家级课程评选。
3.线上部分的授课时数同等计入教师本科教学工作量。
4.校级立项课程将依据《上海体育学院教学奖励办法(试行)》进行奖励。
联系人:陆丹、李雪 电话:65506115
附件:1.上海体育学院课程建设类型对照表
2.上海体育学院课程立项建设要求
3.上海体育学院线上一流课程申报书
4.上海体育学院线下一流课程申报书
5.上海体育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申报书
6.上海体育学院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申报书
7.上海体育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书
8.示范性全英语课程申报书
9.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申报书
10.申报汇总表
上海体育学院教务处
2022年1月6日